京ICP备2022018928号-30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新闻回顾
5月12日,本报刊发了王人禾为做好“外卖骑手权益保护与算法监督”的专题调研,注册成为外卖骑手开展“体验式调查”的报道后,在全省引发了热烈反响。
那么,王人禾采取这种方式调研当初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在体验过程中他都发现了什么问题?最终又将提出哪些建议?记者再次联系对王人禾进行了专访。
(资料图片)
王人禾(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记者:亲身体验外卖骑手是基于什么原因?
王人禾:去年6月,受最高人民检察院委托,我们省检察院负责“外卖骑手权益保护与算法监督”的专题调研。可是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和一些骑手交流时,发现有些内容我们听不太懂,比如怎么注册成为骑手、系统怎么指挥骑手、地图是什么样的、如何点到点取餐、怎么送餐、怎么找到客户、到小区门口进不去怎么办等,他们说的我们都不是特别能够理解。同时,我还发现平台在规则设定、骑手权益保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中的问题,我就想到去体验当外卖骑手,我想只有参与其中才有可能搞明白。
记者:当外卖骑手期间有什么感受?
王人禾: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每天都忙忙叨叨的,业务不熟,路不熟,送餐地点也不熟。我注册的是众包骑手,和其他很多刚开始尝试送外卖的骑手一样,电动车是租的,专门挑几天上线接活。我一般是早上8点左右开始接单,干到下午两三点,一天能送十多单。因为背着执法记录仪,记录仪没电了我就不骑了。上线的时候我可以抢单,系统也会派一些单,可以设置自动接单,也可以拒单,我开始是接一单两单,当我一次接3单的时候基本就要超时了。为了不影响客户用餐,我就没有尝试同时接更多的单,众包骑手最多可以接5单,但如果工作时间长了,接单上限也会再提高。
这个量跟其他骑手比很少,常做骑手的都选自己比较熟悉的区域,我也选了自己熟悉的区域,但还是觉得困难重重。经常是在送餐期间找不到路,进小区找不到楼,地图标注的店名和实际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
记者:切身体验后发现了哪些问题?
王人禾: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骑手普遍存在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较大的现象,直接增加了交通安全风险,而社会保险空白、用工主体模糊也让骑手在遇到交通事故或人身伤害时缺乏救济渠道。
骑手的交通违法也是有一些客观原因的。我在送餐的时候,好多路上都有隔离汽车的水泥墩子,过行人和自行车都很方便,但外卖车过起来就很费劲;还有一些占道经营的店,违法停放的汽车,会挡住外卖车行进路线。而且外卖车很沉,估计有七八十斤,所以掉头、改变方向、搬起来都很难,电动车的骑行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小时,很多时候不是骑手主动选择违法,而是实际路况不允许,或者是为了赶时间而违法。
记者:检察机关就此给出哪些建议?
王人禾:我们认为平台需要确定合理的算法,建议由相关职能部门对平台的算法进行监管。当前平台设立的订单机制是骑手送的越多等级越高,接的单也越好,收入也就越高。我们建议骑手与平台之间制定协议范本,如果不能把骑手和平台之间定义成劳动关系,没有办法签署劳动合同,起码要制定其他形式的协议。还建议工会发挥作用,比如把工会的职能嵌入外卖平台App里,在协议里增加一条会的条款,这样骑手就可以加入工会,工会可以提供免费的休息场所,还可以想办法来保障骑手的权益。
另外,骑手送餐过程中都是开GPS定位的,一天工作时长、行驶多少公里、配送量是多少,平台都可以掌握。如果发现在当前算法之下,大部分骑手都在超速,那就证明送餐时间设置不合理,需要进行算法规则修改。我们建议应该让骑手起码在一种合法的情况下、不违反交通规则情况下进行配送,平台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控制骑手不超速;但从平台的角度,这需要一个比较大的计算量,可能会增加一些成本。
根据最高检的部署,骑手权益保护是作为公益诉讼案件来办理的,因为平台对骑手的权益保护存在问题,侵害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我们需要查清事实,之后通过公益诉讼督促相关行政机关采取一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