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2022018928号-30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223团以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为目标,聚焦“邻里小事”,探索建立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五诊”疗法,为各类基层矛盾纠纷把脉开方,找准矛盾“症结”,着力解决好老百姓关切的揪心事、烦心事,解开群众“心结”,让基层矛盾问题实现了“源头化解”。
常态化“预诊”畅通渠道
(资料图片)
“堵痛疑难”变“有序规范”
第二师223团党委真正通过源头治理理顺基层矛盾化解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五百一争”活动。“五百一争”活动即: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争创平安连队(社区),畅通网上互动主渠道,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依照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给予处理解答,构建了“信访绿色大通道”,近年来,线上和线下累计受理各类基层矛盾问题720余件次均化解到位,得到了辖区职工群众一致好评。
面对面“问诊”评估风险
“事后反思”变“未雨绸缪”
整合团人大代表、连队(社区)两委、网格员、联户长、老党员、志愿者等力量“进圈入群”,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密切关注邻里关系、婚姻家庭、劳资纠纷、精神障碍患者等方面的纠纷倾向和矛盾焦点,倾听群众想法,掌握群众诉求,挖掘潜在的矛盾纠纷、苗头隐患,把工作重点由事后解决,转到事前发现化解上,通过每周召开民情恳谈会和入户走访解读政策、宣传法律知识、解决实际困难等方式进行“预诊”,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众部门“会诊”多元调处
“孤军作战”变“整体联动”
对群众关注度高、处理难度大、事态紧急的矛盾纠纷或问题隐患,实行责任认领和协调联动多元化解机制,实行“一案一策一专班一抓到底”的模式,发挥团综治中心作用,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制定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会诊”方案。
构建了“四联动三依托”的大调解格局,深化溯源治理,实现从“事后解”到“事前防”的转变。大力推行网上“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将矛盾纠纷在诉前得到有效解决,既减少了诉讼成本又方便了群众,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化解形式得到综合运用。
坚持分类施策,实行多元调处,把矛盾纠纷“烦心事”变成密切干部关系的“连心桥”,力促重大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历史遗留疑难问题有效防控。机制运行以来司法确认261件,办结案件440余起,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元。
台账式“复诊”形成合力
“盲目无序”变“多方发力”
建立“协商事项百分之百落实完毕再销号、涉及群众百分之百满意再销号、风险隐患百分之百清除再销号”的“三个百分百”销号工作机制。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按照“谁办理、谁负责,谁调解、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和包案回访制度,采取入户走访、电话回访的方式,对矛盾双方当事人“复诊”,耐心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建议,及时掌握已化解矛盾纠纷的动态走向和群众满意度,跟踪落实整改措施,有力督促当事人认真履行调解协议,巩固调解工作成效。
由团政法单位联合组成13个法治宣讲小分队利用每周升国旗、巴扎日开展涉及劳动合同的签订、如何打借条、职工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法治宣讲;利用“微信矩阵+新兴媒体”相结合方式,及时发布工作信息、相关政策法规、部门职能和受理范围等,仅上半年服务职工群众近3万余人次,形成了法治宣传工作的强大合力。
分类别“转诊”完善机制
“无问无果”变“跟踪督办”
第二师223团党委将化解基层矛盾问题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对本级受理和上级交(转)办的全部矛盾问题,各环节全方位督查督办。对重大及特殊疑难复杂基层矛盾,由团领导牵头落实“五包”责任制联合化解,直至案结事了。
切实以督查督办提高化解基层矛盾问题办理质量和效率,推进职工群众反映的合理合法诉求得到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对达不成调解协议或一方当事人不愿意继续调解的,根据矛盾纠纷类别及时“转诊”,促进当事人提升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律意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引导其通过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其他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架起群众与相关部门沟通的桥梁,积极推动涉法涉诉案件在法律轨道上解决,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总之,要减少基层矛盾问题,切实做好化解基层矛盾工作,就要坚持加强源头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压实化解基层矛盾工作责任机制,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化解基层矛盾工作就一定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和党委政府之间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