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2022018928号-30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一、怎样处理不具备合同形式的合同
为了促进交易,我国采用有限制承认合同效力的做法。《合同法》第三十六、三十七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因此,在形式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合同形式,仍然有使合同成立的效力,应当具备以下要件:
(相关资料图)
(一)双方已经就合同的内容达成合意。
双方通过要约与承诺的方式,已经就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这是合同成立的实质要件,是合同成立的基础。如果双方未就合同的内容达成合意,则无论合同的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要求,合同都不可能成立。
(二)合同一方已经履行了其主要义务。
合同的主要义务已经履行,说明当事人是承认合同的存在的。并且已经进入到履行合同的阶段,不应当再否认合同的成立。合同的主要义务,就是合同中当事人所负有的基本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则视为合同已经履行。如买卖合同中交付标的物或者价款;借款合同已经支付了借款,劳务合同中已经完成了约定的工作等等。合同中约定有多个主要义务时,如买卖合同中,约定交付定金的,定金的交付也应当具有证明合同成立的效力。附随义务的履行,或者合同履行准备工作的完成,则不得认为能够证明合同成立。
(三)合同另一方接受履行。
接受履行,说明其已经承认对方的履行行为是对合同的履行,这显然是以合同存在即合同成立为前提的。但这里应当注意,接受履行应当具有履行合同义务的意思,如果接受人误以为是赠与而接受,而对方则是履行其买卖合同义务而交付的,则不能认为是接受履行。
凡不具备上述三要件的,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要式合同,即使当事人已经对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也不能认为合同已经成立。
二、如何理解要式合同
当事人通过要约和承诺的方式,意思表示达成一致,这才是合同成立的实质要件,至于形式是否符合,仅仅为形式要件。话虽如此,如果合同形式要件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当事人约定,合同也不成立。要式合同包括:担保法上的所有合同(保证、抵押、质押、定金)、金融机构的借款合同、建筑工程合同、长期租赁合同(租赁期限在6个月以上)、融资租赁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这些合同要求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特殊的需要登记、批准的合同,包括:专利权转让合同、商标权转让合同,以不动产或汽车、轮船等重要的动产抵押的合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企业合同。需要注意的是:房屋买卖合同、城市私有房屋租赁合同不属于登记、批准的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根据上述规定,一般的说,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未采用书面形式,合同不成立。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怎样处理不具备合同形式的合同”问题进行的解答,对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合同形式的合同,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合同是具有效力的。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律霸网进行法律咨询。